很多圈内人在见面时甚至不愿再去谈示范项目和示范电价的事,在不少人的心中,开始感觉那似乎只是海市蜃楼。
现如今,我国光伏产业财政政策体系轮廓已经基本成型,有力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向前发展。我国光伏企业还必须要加大对光伏技术人员队伍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记录进行严格的审核,以保证光伏技术工作的时效性。
光伏产业的经营活动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客观及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仅仅将目标定位于获利显然有着局限性。(三)对光伏产业财政政策支持体系进行完善部分光伏企业采取物质流成本估算办法,物质流成本估算参照质量守恒定律,对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当中物质流动去向进行分析,提出负产品与正产品两类产出概念与增量均衡原则,进一步对正产品还有由废料废品等排出物组成负产品做全面性成本核算,算出负正物质流成本价值。大多光伏企业领导层对于营运管理问题不够重视,原因大致可分为下述两点:其一,公司融资环境影响,资金层面的压力比较小,作为能源企业,它的融资渠道和来源相对广阔并具有保障。针对光伏基站建设及光伏产品生产环节,我国光伏产业同时呈现清洁安全及环境将染风险两个特点一方面,光伏产品为清洁安全新型能源产品。据国际能源署有关报道,2020年全球光伏发电总量会占据发电总量的比例在2%左右,而至2040年这一比例大约会在20%至289串左右。
除此以外,光伏电站使用安全,运行可靠,使用周期长,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即使光伏能源产品具备诸多优势,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其较传统石化能源比,成本翻了几番,目前世界各国光伏产业利用大体上还依赖政府扶植和补贴,资金回报见效慢,通常情况下回收期要超过10年以上。据财新记者了解,光伏电站项目的内部收益率目前可以达到8-10%,排名前20的组件制造商都在向下游市场拓展。
其中,天合光能二季度组件出货量环比增长20.0%,同比增长30.6%;晶科能源环比提高15.9%,同比增长38.7%;晶澳太阳能环比升高12.7%,同比增长11.5%。他认为,现在已经进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欧美在高效电池方面的博弈愈演愈烈,中国光伏制造业的技术提升还需要各方支持。晶科能源、晶澳的季度营收环比增幅分别达到16.4%、12.7%。天合光能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2亿美元,环比增长29.5%;净收入4310万美元,环比增长174.8%。
过去中国光伏行业上下游两头在外的情景已经改变。中国光伏应用市场正在悄然升温。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7日在第二届光伏电站投融资论坛上表示,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新增市场,投资热情正从制造业环节向应用市场转移,产能利用率分化的趋势越发明显。以国内最大的硅片、多晶硅生产商保利协鑫为例,1-6月完成多晶硅产量3.67万吨,同比增长13.7%,预计年产量超过7万吨;硅片产量7102兆瓦,同比增长17.5%。王勃华指出,市场是一个产业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光伏行业的市场前景广阔据称,偿还不完的部分计划在今后1年内还清。
预计,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通过出售闲置土地,以及拆迁全资子公司六九硅业的厂房所得的补偿资金,合计可保证1.38亿美元的偿还金。中国大型太阳能电池板厂商英利绿色能源控股9月30日宣布,其子公司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将重新考虑公司债券的偿还计划。该公司强调称,将通过多种途径募集资金,在2015年底之前,能确保完成偿还所需的资金中相当大一部分金额。这部分资金还包含应收货款。
此债券作为5年无担保债券发行,偿还额为10亿元(约1.57亿美元)。英利2015年5月发布了关于业务持续性的声明,就公司债券表示,为了如期履行偿还义务,已经确保了资金。
英利子公司的5年期中期债券(-termnotes)10月13日到期虽单晶价格持续下杀对今年需求影响尚不显著,然EnergyTrend认为,单晶价格已达相当具竞争力的价位,明年单晶电池片排挤到多晶PERC需求的情况预期将更趋明显。
近期部分厂商260W组件价格已触及RMB4.05/watt关卡,并维持每周缓涨。电池片持续为整体供应链中涨势最明显者。厂商无惧于美国市场订单可能会在12月开始降温的态势,整体订单能见度仍高,推升供应链报价也持续微幅向上。台湾已有不少转换效率达17.8%以上电池厂报价站上US$0.325/watt;中国一线厂则陆续朝RMB2.35/watt迈进。组件受惠于中国本土电站需求日渐迸发,大厂出货顺畅,预期长假过后价格持续会小幅上涨。虽下游客户订单畅旺,但开始有部分厂商认为严重失衡的多晶硅供需仍将压抑多晶硅价格涨势,预期价格将持续低档盘整。
受益于相关政策,中国太阳能电站需求将会延续。12月起,虽美国订单预期将放缓,但市场预期日本及中国的订单仍能相继补上,使得电池厂普遍对后市乐观。
相较之下,台湾硅片价格因下游电池片涨幅延续,使得多晶硅片厂厂商纷纷抬高报价,与九月相比,十月报价普遍上涨US$0.005~US$0.01/pc左右的区间。单晶电池的需求仍然疲软,且由于厂商库存持续堆积,使得价格下调明显,已有部分大陆厂商报价出现单晶价格等同于高效多晶价格的情形。
目前多晶硅仍是供应链中价格较为弱势的区段,中国成交价普遍在RMB112~113/kg的水平上下徘徊。一、二线组件订单满档,二线厂商价格也回升至RMB3.85-3.95/W的区间,后市仍将呈现稳定上涨的态势。
《领跑者计划》第一期示范项目以及中国国家能源局甫新增的5.3GW光伏电站建设,双双定于2016年6月30日前发电,使中国内需订单呈现年底后将持续畅旺的氛围。硅片部分,适逢中国十一长假,近期中国价格未见太大波动消费者也将能用最好的价格买到大规模生产的高质量产品。百万千瓦级先进光伏制造工厂计划旨在复兴欧洲的光伏制造业,提升欧洲光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沃森点明了这一计划对欧盟光伏制造业的重要意义。
有媒体用光芒四射形容当时欧洲光伏产业蓬勃发展的局面。沃森说,唯有政府鼓励竞争,企业不断创新,全球光伏产业才会出现良性发展的局面。
太阳能电力欧洲主席奥利弗舍费尔最近公开表示,自2013年12月以来,反倾销和反补贴税已在欧洲应用于原产于中国或委托中国加工的晶体硅组件和电池,由此带来的欧洲对中国太阳能产品施加的关税以及相关价格承诺,很可能是造成欧洲太阳能装机量年增长率减速的直接原因。回归到公平的竞争环境,将有助于欧洲的太阳能发电增长,并支持欧洲电力市场实现其具有挑战性的减排目标。
据介绍,今年是欧洲光伏产业协会成立30周年,目前包括了20多个国家的170多个企业会员。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汇聚顶尖科研机构的研究优势和领先制造企业的产业化能力,利用规模经济效益加快推动先进高效低成本技术产业化,以此帮助欧洲光伏产业重获全球领导地位。
为了保护本土陷入低谷的光伏产业,欧盟多次动用双反贸易措施抵挡中国企业强有力的竞争。舍费尔坦言,该协会过去的立场一直是对贸易争端保持中立,现在则主张公平竞争,尽快消除中欧光伏贸易壁垒。去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二十九届欧洲光伏太阳能会议上,欧盟提出的这个建造光伏制造工厂的计划,可创造1200个就业岗位,这意味着全球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板工厂将因之黯然失色。根据太阳能电力欧洲刚刚发布的《20152019全球光伏市场展望》报告,上世纪80年代,利用太阳能发电还是实验室的一个项目,可到了今天,太阳能发电已经对传统碳氢化合物发电形成很大冲击。
据悉,该计划由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法国国家太阳能研究所、瑞士电子与微技术中心以及欧洲最大的光伏制造设备供应商梅耶博格公司联合实施。据悉,今年初在该研究中心的召集下,来自欧盟政界、企业界和研究界的相关人士在欧盟委员会总部大楼里举行圆桌会议,就如何落实百万千瓦级先进光伏制造工厂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的主题就是用科技支撑欧洲光伏制造业。
然而随着欧债危机的爆发,投资下降,市场萎缩,特别是来自亚洲企业的激烈竞争,欧洲光伏产业风光不再,企业接连破产,产值急剧下滑。期望欧洲光伏产业重获全球领导地位欧盟正在筹建一个百万千瓦级的先进光伏制造工厂,太阳能电力欧洲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沃森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
该计划将通过产学研联合推动欧洲光伏产业从技术研发、制造工艺、产品直到商业模式全价值链持续创新,在目前全球光伏组件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的情况下,以高性能低成本技术进行差异化竞争,创造光伏产业新的增长机会。除此之外,欧洲还曾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装机市场。